top of page

《名不虛傳》— 降朝倭將

《名不虛傳》中,被男女主角救了的倭將引起了小編的注意,原本以為只是編劇虛構的人物,誰知他竟然是真實的日本將領,在壬辰倭亂中,他名字被載入朝方軍隊,他就是沙也可(さやか),又名金忠善(1571-1642),字善之,號「慕夏堂」。


1591年,豐臣秀吉知會朝鮮,指計劃取道朝鮮攻打明朝,朝鮮宣祖未及回覆,日本就已經在翌年進攻朝鮮,朝鮮在毫無防備之下迅速失陷,日本用了不足一個月就攻入首都漢陽,是為「壬辰倭亂」。


沙也可原本是日將加藤清正麾下一員,傳聞因為他仰慕華夏文化,在還未參與過一場戰役的情況下,向慶尚道兵馬節度使朴晉歸降。



隨後為朝鮮建立軍功的沙也可得到信任,獲宣祖賜名「金忠善」,成為金海金氏族人。其後朝鮮內亂的「李适(音:括)之亂」、清兵入侵的「丙子胡亂」都有金忠善的身影,可見他降朝後亦十分積極參與朝鮮的政務。


壬辰倭亂時日軍所向披靡,沙也可投向節節敗退的朝鮮不是很奇怪嗎?的確有點可疑…不過小編發現《朝鮮王朝實錄》上除了沙也可,亦有不少「降倭」抗敵的記錄,所以倭將降朝亦非罕見,說不定人家真是仰慕華夏文化而棄暗投明呢?



這麼又帶出另一個問題:華夏不是指中國嗎?投靠朝鮮的金忠善何以自號「慕夏堂」呢?


當時的世界觀與我們的不盡相同,以中國為中心發展出一套「朝貢系統」,當中涉及到「華夷」觀念。國與國的距離,是以文化水平而非地理距離為標準,文化水平最高的當然是天下之主大明朝,是為華夏,作為藩屬國的夷狄就要透過學習中華文化,由夷入夏。


自唐代起就不斷吸收中華文化的朝鮮半島,認為相比其他藩屬國,自己的文化水平較貼近大明,因而自號「小中華」。這樣就能明白仰慕華夏文化而投身朝鮮的金忠善為何自號「慕夏堂」了。


圖片來源:《名不虛傳》截圖


93 views0 comments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