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耀舞長安》- 誰屬教坊第一部?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蛤蟆陵下住。十三學得琵琶成,名屬教坊第一部。」 - 白居易《琵琶行》

因為追看小説關係,小編最近比較喜歡看關於唐代文化的資料,特別是一些平民生活和娛樂的文化。

大家對幾年前TVB的《耀舞長安》有印象嗎?

大家驟眼望可能會以爲是類似《宮心計》之類的唐代華麗後宮劇,但其實說的是唐代一個顯赫的宮廷機構——教坊!

唐朝廷的樂府機構主要有太常寺、梨園、教坊三個部分。今次主要討論的是「教坊」,或可稱爲「教坊司」。「教坊」始於唐代唐高祖武德年間(618年-626年)的宮廷音樂機構。教坊是專門培養宮中歌舞演出的藝人,電視劇中的「昶麗園」和「春逸園」就是教坊了。

然而,真正的「教坊」結構和分工是複雜很多。首先,「教坊」分「内教坊」和「外教坊」。「内教坊」培訓的是宮女,一處是負責雅樂,另一處是主要練習俗樂、散樂和百戲。

唐代分別於長安和洛陽設「外教坊」。長安而言,左教坊以工舞見長,而右教坊以善歌取勝。分工上,內教坊專門在宮內演出。外教坊則既為宮中表演,同時代會在宮外演出,甚至會被邀請到外地演出。

能夠進入教坊的都是從民間精挑細選出來的,規模十分龐大,光是樂師便有一萬人,其他散樂藝人也有千餘人。管理這龐大的歌舞精英,到底是誰呢?

記得《耀舞長安》内,管理「昶麗園」和「春逸園」的人叫「都知大人」。教坊的樂官由上而下包括梨園教坊使、教坊使、教坊副使、都判官、判官、都都知和都知等,高級樂官由宦官擔任,而較低級的樂官則由精通音樂的樂工擔任。而且,縱使他們有些深得聖上厚愛,但教坊樂官的地位其實不高,地位更比其他的官員為低,也不是電視劇那些可以呼風喚雨的之輩!

唐代以後,北宋初年也在汴京(今開封)設置了教坊,到明代則把它歸禮部管理,作用與唐類似,但到清初就廢止了。

圖片來源:TVB、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局部

🔥想緊貼文章更新?請Like我們的 Facebook Page : https://www.facebook.com/HistoryinDRAMA/

😠嫌字多文長?請Follow我們的 Instagram : @historyindrama

📺想按興趣搜尋新舊文章?請到我們的網站: https://historyindrama.wixsite.com/historyindrama

Welcome

 

兩個90後女生對歷史的熱愛,是從電視走到課堂,再從課堂走回電視之中。

 

希望在這裡,能凝聚同樣喜愛古裝片的你們,一同分享當中的歷史趣聞!

 

** 歡迎分享

** 轉載時請註明出處

 Instagram Posts: 
 RECENT POSTS: 
 SEARCH BY TAGS: 
No tags yet.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