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那年花開月正圓》- 清末風情畫(二)

上星期提及到,在《那年花開月正圓》中所描繪的洋人傳教士的活動,以及滿街煙館的景象。

(相關文章:《那年花開月正圓》- 清末風情畫(一) 今次,小編就跟大家分享其他的!

(三)邸報

老爺臨死前幾集,他已經預料到朝廷會因爲軍需案咬著他不放。這是因爲,他從管家手上拿到一份邸報,上面寫了兩則消息:(一)劉璈劉大人被革職抄家了;(二)左宗棠大人上折子為劉大人説話竟然被傳旨申飭。

到底什麽是邸報呢?這要說說中國的傳媒歷史了。

中國邸報始於漢朝,被視為中國報紙的雛形,也稱作京報。簡單而言,邸報是地方政府駐京之「邸」所發行之報紙,内容是對中央政府對以外、特別是地方政府發放的消息。隨著朝代進展,邸報的内容也越見豐富,内容包括詔旨、官員任免、戰爭情報,甚至皇帝起居等。

邸報的讀者主要是政府官員和士大夫知識分子,而到了清中葉及晚期,隨著印刷技術進步,邸報的流通讓知識分子的公共傳媒發展。此後,一般中下層的知識分子也可以接觸邸報,讓朝廷的消息更快落入民間,形成社會輿論的中介,更創造了新的公共領域。 (四)機器織布局

周瑩從迪化(今烏魯木齊)成功售出所有土布後回到涇陽,就開始想到時移世易,應該要轉售洋布了。然而,在當時陝西還沒有引入西洋織布技術。剛好縣令趙白石也想到陝西應仿效上海等地,建立「官督商辦」的地方機器織布局來,以洋務推動陝西的生産。可惜,當他向老師提及這個建議時,卻抛了堆什麽違背祖制和立國之道的廢話,讓趙白石心灰意冷。然而,趙白石最後鼓起勇氣,招攬涇陽各商家籌募建立陝西機器織布局,最後更因此而獲得升官機會。

織布局這東西正正就是大家讀書中史時背誦洋務運動措施的例子之一,而趙白石所仿效的「上海機器織布局」也就是清末最早期的「官督商辦」機器棉紡織廠。這沿於是1876年李鴻章意識到英國洋布入中土後居然可以每年售銀三千數百萬,大大耗財中國財力。

當時洋布因技術可以令的橫幅更寬闊,生産效率更高,價格相宜得多,故此洋布已家喻戶曉,實在無從禁制。於是李鴻章便向當時兩廣總督提議自己建立自己的織布局來,自己人做自己人生意。開始不久,規模之大工人達數千人。

事實上,洋務運動進展得不太順利,這個與守舊派與洋務派之爭有莫大關係,也可以解釋到爲何趙白石籌建時困難重重,這也是因爲代表守舊勢力的貝勒爺背後因利益瓜葛而處處阻繞。

圖片來源:《那年花開月正圓》截圖、求歷史、網絡圖片 🔥想緊貼文章更新?請Like我們的 Facebook Page :https://www.facebook.com/HistoryinDRAMA/ 😠嫌字多文長?請Follow我們的 Instagram : @historyindrama 📺想按興趣搜尋新舊文章?請到我們的網站:https://historyindrama.wixsite.com/historyindrama

Welcome

 

兩個90後女生對歷史的熱愛,是從電視走到課堂,再從課堂走回電視之中。

 

希望在這裡,能凝聚同樣喜愛古裝片的你們,一同分享當中的歷史趣聞!

 

** 歡迎分享

** 轉載時請註明出處

 Instagram Posts: 
 RECENT POSTS: 
 SEARCH BY TAGS: 
No tags yet.

© 2018 by History in Drama.

歡迎分享

轉載時請註明出處

  • Facebook Social Icon
  • Instagram - White Circle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