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清平樂》— 寧鳴而死不默而生的范仲淹

上星期小宮女小編為我們的《清平樂》系列開始了第一話,說了「狸貓換太子」這後宮祕聞,今日小編會分享前朝的事情。

小編寫文時剛看到第12集,時間大概是宋仁宗親政後一兩年,女一曹皇后也只剛當了一年皇后(題外話:小編很喜歡曹皇后這種氣質女一)。暫時劇情主綫不在後宮,而是宋仁宗如何在朝政中平衡以呂夷簡為首的保守派,與提倡新思想的改革派人物晏殊和范仲淹這兩股新舊勢力。


劇中宋仁宗(1010年-1063年)在未親政以先,就已經很欣賞范仲淹對科舉納才準則的新見解。有看劇的你或許也感受到這位仁宗沉醉於政事,憂國憂民,一直也想有一番作爲。因此,范仲淹的獨特見解、才幹和君子之風,都為仁宗所嚮往。


如果在中學有讀過宋朝歷史,宋朝除了出名「強幹弱枝」和「重文輕武」外,其特產就是「黨爭」以及「變法」。宋神宗(1048年-1085年)王安石變法及其中的「新舊黨爭」大家也聽過或背過,但其實推行新政以及隨之必定出現的「黨爭」事件,早就在宋仁宗時期的上映。或許,趙家的基因中,早就蘊藏了變革基因。



宋仁宗親政後,經晏殊推薦,范仲淹開始在朝廷擔任言官右司諫一職,也開始了他瘋狂得罪人的路綫。他特別喜愛瞄準他的頭號敵人--宰相呂夷簡。

有看《清平樂》的話,或許你會記得有一集范仲淹獻上一幅「百官圖」,而這情節的確為史書所載的一段歷史。景祐三年(1036年),范仲淹為仁宗獻上一幅講述朝廷官員晉升情況「百官圖」,講述呂夷簡升遷官員次序,諷刺呂夷簡用人爲私,以權謀私。不久,呂夷簡開始報復打壓,指范仲淹一干人等為「朋黨」,范仲淹就第三次被貶。

黨爭事件中必定出現的,就是罷職和貶職。歷經三度貶職,范仲淹人雖不在京師,但似乎沒有阻礙他的影響力。劇中有一幕仁宗和曹皇后討論范仲淹,曹皇后認爲范仲淹的實力還未夠與呂夷簡抗衡,但仁宗卻不以爲然。仁宗認爲,范仲淹所言所行的是儒家大道,他的根基自然是來自的天下無法抛卻的儒家士子。因此,仁宗相信朝中清流和天下士人會以范仲淹為榜樣,且會在朝中與呂夷簡等人繼續抗衡。

其實仁宗一直沒有忘記范仲淹,也開始著手改革推行新政。約范仲淹離開朝廷七年後,宋仁罷了呂夷簡的宰相兼樞密使職事,隨即任命范仲淹為參知政事(位分爲宰相的副職),正式推行「慶曆新政」。新政内容主要針對吏治,尤其在選才和提拔官員上,更著重才幹,打壓權貴親貴壟斷,納才更著重策論和操行而非文筆。


任何政治改革一定會衝擊著某一利益集團,這利益集團一定會團結起來反抗。利益集團的反抗最後會否成功,這很取決於皇帝的決心有多大。作爲皇帝,雖知改革是好,但保守勢力不斷攻擊范仲淹等人是結黨,而結黨向來是朝廷的禁忌,隨之的攻擊和流言也越來越烈,漸漸地仁宗也開始失去信心和興趣。新政推行一年多後,范仲淹被罷黜參知政事,授了一堆地方閒職,直到晚年多病去世,死時才64歲(現在算是中年吧)。

記得小編在去年在某次遊行後寫文,標題正同樣是那句「寧鳴而死,不默而生」。最近爬資料後才知道,原來這句話正是出自范仲淹的《靈烏賦》。烏鴉的叫聲自古以來都被當作不詳之兆,然而范仲淹認爲烏鴉縱使會因報凶而使到自己被烹被殺,也不會隱瞞凶訊,也正如他自己一直在朝堂所作所為,是真正為民請命的君子,不顧自己仕途也一直上書請求君主改革,是胸懷天下的百姓官。



圖片來源:《清平樂》劇照


78 views0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