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最近劇集文章欠缺,但歷史文章是不會消失的。在懊惱這個星期交什麽文章之際,突然想起今年七月時候很想打一篇有關大館的分享,但之後卻不了了之。
7月中小編因為轉工,中間有幾天空檔,就趁平日人少就跑到大館走走。其實我們去年已經講過大館,然而一年後這裡的人流已經減少,參觀經驗舒服多,也去了上年沒有參觀過的地方。
👉營房大樓展覽
這個展覽其實不是新開,但之前因爲只顧著拍照,也沒有駐足欣賞。展覽的主題是近幾個月香港最受觸目的群體 ── 香港警察的歷史。其實三個月前月我的感覺已經有點複雜。導賞員叔叔向我解說得眉飛色舞(可能因爲只有我一個聽他説話),例如說以前消防員處還未成立之前,警察還要兼顧救火的工作等之時,似乎都在褒獎警察的存在的意義。然而,這段日子我們卻見到一群已經腐朽的香港警察在侵害香港市民,心情十分矛盾。
導賞員叔叔把我帶到一張展品前,問我有否留意到什麽(對不起,當然拍的照片質素有點劣,請見諒)。
這是一張1914年由議政局發出的解票,以證明此犯人需要押解出境,二十年内不能進入香港境内。然而,小編一看到中文所寫的「犯充軍則例」,實在不明所以,於是就問了導賞員叔叔。原來「犯充軍則例」只是翻譯問題,看看英文 order of banishment 就知道這是一張驅逐令,導賞員叔叔估計因爲中文翻譯問題所致。小編回家後再爬爬資料,原來當時的驅逐令應該是按照1882年所訂立的Banishment and Conditional Pardons Ordinance執行,其中文翻譯就正是《充軍及原情省赦則例》,大概在當時華人社會中沒有驅逐出境的概念,最近磅的概念就是「充軍塞外」了。
不過,原來導賞員叔叔想我看的是中文版中,下款「香港總督部堂」寫成「港香」。雖然是十分無聊,但我和百多年前那位發出此解票的人一樣,「眼大睇過龍」。
👉中央裁判司署
去年參觀大館時中央裁判司署還沒開放,這次終於可以内進小小的法庭一看究竟。法庭保留原貌,面積細小,亦保留了莊嚴的氣氛。有趣的是,裏面會播放一套講述法庭如何審理一宗一百年前的真實案件的影片,展示法官會如何審問,以及控辯雙方律師如何提問。小編覺得置身在法庭内看這部影片,是非常有代入感。看完影片,觀衆可以到法官位置拍照,一嘗做法官大人的滋味。
小編在這裡感受也頗深。影片所講的案件並非什麽驚天殺人案,涉案人也不過是普通市民。不過,公正的審訊及獨立司法制度,卻是能為普通市民討回應有公道。香港最珍貴的價值,大概是法治精神(rule of law)。可惜,今日很多人都將法治和守法混為一談,以爲遵守法律就是體現法治精神。
👉囚室
這大概是大館最受歡迎的地方,每次總會有很多人陪伴我當臨時囚犯。小編居然又在這個重遇導賞員叔叔,再閒談了幾句。原來他是業餘歷史研究學者,混入「大館」其實是為了其著作。
去過這個囚室參觀的你或許都會記得,某幾個囚室會投射一些字句和畫面,而其中一個囚室是展示在日佔時期因言入獄的文人戴望舒的詩作品《獄中題壁》:「如果我死在這裏,朋友啊,不要悲傷,我會永遠地生存在你們的心上。」
雖然不是第一次看《獄中題壁》,而今次我再望這幾句詩,内裏有種戚然。因言獲罪的人無辜地失去自由,不是為自己,是為公義,為社會,到底要多麽浩氣凜然,才能寫出這裡的句子?
導賞員叔叔原來對戴望舒的背景十分熟悉,也向我講述了戴望舒一些往事,例如他當時是星島日報副刊的主編等,這些我都不知道的。最後我也袒露自己大學的專業是歷史時,他也向我抛了句:「學無前後。」
在這個過百年的歷史建築中進行跨界別、跨年齡的歷史交流,絕對是一個難忘的經歷,更讓我覺得歷史學習的方式不限於上課和看歷史書或歷史劇,大家交流意見和看法,也是可貴的。一個建築,把背景不相同的人連在一起。同樣,我們也希望一些有趣的歷史題材,也可以把來自不同地方、不同背景的你我他連在一起。
這裡我也邀請你們平時多多留言,我們希望這裡能做到一個歷史交流平台呢!
圖片來源:小編實拍
Comments